撕裂不同阵营的Lallab,法国穆斯林女权的第三条路?
法国女权纪录片导演Ovidie最近特别烦。8月中下旬,她接受女权协会Lallab邀请,在一封反对网络“恐穆”骚扰的倡议书上签了名。文章在《解放报》刊出后,引发不少关注。推特上,她因此被骂。“我仅在文章末尾签字支持,就有人找茬。试想,她们平日里,忍受了多少羞辱和威胁。”Ovidie在个人专栏里写道。
Lallab是阿拉伯语 “女性”(lalla)和实验室(lab)的合称,希望打破外界对穆斯林女性的固有偏见,让他人明白,信仰伊斯兰教...
法国女权纪录片导演Ovidie最近特别烦。8月中下旬,她接受女权协会Lallab邀请,在一封反对网络“恐穆”骚扰的倡议书上签了名。文章在《解放报》刊出后,引发不少关注。推特上,她因此被骂。“我仅在文章末尾签字支持,就有人找茬。试想,她们平日里,忍受了多少羞辱和威胁。”Ovidie在个人专栏里写道。
Lallab是阿拉伯语 “女性”(lalla)和实验室(lab)的合称,希望打破外界对穆斯林女性的固有偏见,让他人明白,信仰伊斯兰教...
6月18日,法国国民议会选举二轮投票结束。法国总统马克龙创立的政党——“共和前进党”获得319个席位,加上同盟政党"民主运动党"42个席位,共计361个总统多数党席位。虽然胜出席位比预计要少,但在577个总席位中占据压倒性多数。“共和前进党”在巴黎第九选区的候选人陈文雄,以55.26%得票率胜出,成为法国本土产生的第一位华人国会议员。
这名随父母来法国寻求庇护的柬埔寨华人,如何实现政治和社会地位进阶?投票前几天,我们...
4月23日周日,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一轮投票结束,“前进!”(En Marche!)政治运动发起人埃马努尔·马可龙(Emmanuel Macron)和极右民族主义排外政党主席马琳·勒庞(Marine Le Pen)分别以 23,9 % 和21,7 %的支持率进入二轮选举,并于5月7日进行两人对决。勒庞在18岁到34岁的法国年轻选民中支持率尤其高。为什么?除了愤怒、贫穷或失业之外,是否还有其它解读?为此,我们采访到巴黎政治学院“国民阵线”协会主席大卫·马松-维尔...
菲永(François Fillon)是共和党里的老面孔,在11月27日右派党内选举二轮投票中,以66.6%的高支持率,成功突围。当前左派社会党四分五裂,菲永则以绝对优势领跑右派,必然成为有效应对勒庞的不二人选,此外他和勒庞在社会和国际问题的立场有很多相似之处,这是国阵很难在自己 “优势领域”反击菲永的原因。他远不是最好,也非最坏的候选人,但却是阻止极右政党晋级的最佳人选,此次成功逆袭成为右派大选黑马,可谓时势造“英雄”。...
特朗普获胜被看作一场强烈的政治地震,余震很快冲击到大西洋彼岸。
11月20日,美国大选后半个月,法国右派进行党内初选,推举候选人参加2017年总统大选。右派中的保守派——前总理弗朗索瓦·菲永(François Fillon)经济上极度推崇自由主义,成为初选黑马,意外大获全胜,赢得43.7%的支持率,进入二轮大选,27日他的对手将是社会和经济政策都相对温和的前总理——阿兰·于贝(Alain Juppé),他本是民调冠军,此次意外爆冷,仅...
11月20日和27日,法国右翼政党——共和党(les Républicains)将分别进行一轮和二轮初选投票,指定候选人代表右、中阵营,参加2017年总统大选。此次投票全称——“右派和中间派公开初选”(primaire ouverte de la droite et du centre),面向全体法国公民,而非只限于党员。选民只需交两欧元,并签署规章表示认同右派和中间派价值理念,便可给候选人投票。这是法国右派历史上首次公开初选,不少观察者认为,基于这一特殊性,不...
法国学者杜懋之(Mathieu Duchâtel)目前在欧洲智库 ——“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”(ECFR)担任亚洲和中国项目的副主任。他在中国外交政策和中欧关系方面颇有研究,多年来一直关注G20峰会和中国外交。2010年他在巴黎高等政治学院的国际研究中心(CERI)担任研究员时,写过《G20峰会上的中国外交》一文,分析了中国是如何参与并主导这一全球治理平台的。
杭州G20峰会正式拉开帷幕前,我们联系到杜懋之,让他谈谈对此次G20峰会的观察...
让-雅克·博斯曼赢得了那场轰动的官司,改变了足球历史,但他本人却依旧失败,他曾酗酒、家暴并想过自杀,至今失业,他依旧是个小人物。一个闪耀着旧日荣光的小人物。
“任性先生”
今夏的一天,时间已是夜里10点,在巴黎十区的一家旅馆,51岁的博斯曼急了眼,他手里拿着比利时身份证,冲前台大吼:“我是欧盟公民,你凭什么还要看护照?”同样让他不爽的是,前台小哥用“你”而非“您”来称呼他。
博斯曼戴一副半黑框眼...
阿维尼翁戏剧节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戏剧节,没有之一。政治是今年戏剧节的显性话题,涉及民主、暴力和共同生活等多个维度。现实社会比戏剧更跌宕,阿维尼翁或只开启了审视时代的一扇侧门。
阿维尼翁教皇宫指示牌下扯着一块白布,上面写着“黑夜站立,世界属于你们”。“你们”被划掉,在旁边加上了“我们”。于是,“属于我们的世界”望着对面的人群,听他们歌唱民主自由、唾骂资本主义、反对劳工法改革。风吹过,激起一片涟...
7月24日,第70届阿维尼翁戏剧节正式落下帷幕。戏剧节每年7月举办,时至今日,已经70岁了。在过去的二十天,阿维尼翁化身“世外桃源”,男女老少从各地赶来,每天心无旁骛地看戏、讨论争辩、喝酒聊天,暂时忘记柴米油盐和琐碎的生活。此时此刻在这里,仿佛一切都轻如鸿毛,重要的只有“石头、天空、夜晚、节日、民众和文本”——半个多世纪前,戏剧节创始人让•维拉尔(Jean Vilar)用这六个物件总结戏剧节,道出它的精神和气质。
...
阿维尼翁戏剧节走过不少磕磕绊绊,从各种不确定和争论再到认可并加冕,今年终于迎来七十周岁生日,回顾历史,我们也看到了它不同面向的成就与挑战。
1948年7月15日,盛夏的暴雨来势凶猛,第二届阿维尼翁戏剧节(Le Festival d'Avignon)开幕。天公不作美,戏剧节的创始人——让·维拉尔(Jean Vilar)觉得诸事不顺,心里怪没底。前几天剧团里一名女演员意外摔倒伤得不轻,另一男演员得了重感冒声音沙哑,不是好兆头;向来支持...
6月10日欧洲杯开幕前,我们与几个最熟悉法国队秘密的人坐下聊聊,知道了欧洲杯找了怎样一位东道主。
5月30日,法国与喀麦隆踢友谊赛,奥利弗·吉鲁第40分钟进了球,观众席却嘘声四起。这位大个子前锋一脸茫然,惟一能想到的缘由就是身上的9号球衣——它的前主人卡里姆·本泽马已铁定无缘欧洲杯,公众对此心态复杂,何况那个“坏小子”不乏支持者,他们便把气撒到了吉鲁身上。
半年前,本泽马涉嫌利用性爱录像敲诈队友马蒂乌...
易经济政策简单,改生活方式太难,因此在法国“35小时工作制”一直有争议,却从未被法律废止。
成也35小时,败也35小时。2000年35小时工作制正式上路,在外,“悠闲法国人”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;在内,该制度存废成为法国左右党争的焦点。如今进入攻坚阶段的新一轮劳工法改革也要拿工时制度开刀,“35小时”大有名存实亡之势。但单独一项措施的废与立恐怕很难为就业和经济现状担责,法国或需要一场结构性的经济“大革命”。
...说到底,工业设计跳不出“文化”和“软实力”这个范畴,法兰西文化讲究冲突和争辩,在未知事物前,定要深思熟虑,提出轮番问题。 这一文化在法国国立高等工业设计学院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,比如要设计一个垃圾箱,其它学校会要求学生一周后,带十来个设计方案到课堂;而在这里,学生首先得弄明白:垃圾箱是什么,它为什么这样。了解这个学校,才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法国能培养出那么多的顶尖工业设计师吧。
让-路易·弗里山(Jean-L...
她们平均年龄45岁,不少出身东北,定期给家人寄钱,每人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……法国导演纳埃尔•马朗丹以巴黎华人性工作者为主角,拍摄电影《站街女》,描绘了一个“女性人物画像”。他试图理解,不做批判,更希望通过这些人的遭遇,揭示当今法国社会中各式各样的统治、操控、主宰和不公。
2013 年初,邱岚接到经纪人一通电话,得知纳埃尔•马朗丹(Naël Marandin)正筹划拍一部电影,是关于巴黎中国妓女的,女一号还没找...
最近在法国发生的“黑夜站立”(Nuit Debout)运动同普通的游行示威活动不同。3月31日起,每晚在巴黎共和广场,人们露天辩论演讲,通宵达旦。讨论主题包括 “劳工法改革”,但不限于此,演讲内容五花八门,但似乎都与如何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方式有关。这会是21世纪的“五月风暴”么?亦或法国版的“占领华尔街”?
4月8日周五,巴黎共和广场夜未眠。
20点40分,Thomas听到自己名字,立马从席地而坐的人群中站起来,小跑到...